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57%,天然气将近32%,国内原油产量增长远跟不上需求增长。现代煤化工发展将有助于原料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能源缺口。此外,传统能源公司覆盖油气产业链上中下游,尤其炼化业务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具备煤化工发展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等先天优势,迈入煤化工行业门槛相对较低。而且,传统能源公司有管道和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在煤制油进入分销系统、煤制气进入管道时占据一些优势。
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优势,煤化工的发展已不再游离于石油化工之外,正逐步实现与传统石油化工产业的结合。对石油化工产业,无论在原燃料结构、产品结构,还是环境影响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煤化工发展优势日显
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煤化工的发展为优化石化工业原料和燃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同时,原料和燃料的多样化,也有利于缓解我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保障能源安全。
(1)有利于实现石油化工的原料、燃料结构多元化。发展煤化工,不仅可以生产成品油、石脑油、LPG等石油产品,还可以生产乙烯、乙二醇等石化产品。煤合成天然气可以作为炼厂或石化厂的重要燃料,为实现炼油与石化工业的原料燃料多元化提供有效途径。尤其是在高油价下,煤基原料更显示其经济的竞争性。2014年8月27日,第十八次全国乙烯年会发布调研报告,分析展望中国及全球石化行业态势:未来3~5年,我国化工增速将由7%下降到5%左右。国内乙烯产能建设放缓,未来新增产能主要来自新型煤化工领域。预计未来5年,在我国新建的1000万吨乙烯产能中,超过60%将采用煤化工工艺;到2020年,国内将每年新增600~70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届时煤制乙二醇产能份额将达44%,国内乙二醇自给率也将提高至75%左右。
(2)煤化工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为降低原油成本,增加劣质原油加工量已成为高油价下炼厂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由此带来了对氢气的大量需求。如何获得廉价氢已成为炼厂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经测算,当原油价格在60美元/桶时,采用炼厂干气制氢每吨氢气的成本达16000元左右;若采用石脑油制氢,每吨氢气的成本将高达20000元左右。当煤炭价格为700元/吨时,每吨氢气的成本仅约12000元。高油价下,煤制氢比石油基原料制氢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另外,由于煤合成气中含氧较多,适合生产甲醇、醋酸、乙二醇、丁辛醇等含氧化合物。因此,发展煤化工生产含氧化合物,为弥补石油化工产品在含氧化合物领域的不足、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多样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成本。
(3)有利于促进石化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煤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在高油价下,煤化工生产的石化产品将凭借其成本优势,成为石化产业的有益补充。目前,中国石化在南京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南方化工为核心的油、煤、天然气一体化发展的大型石化企业群。金陵公司实现了所需氢气全部由煤制氢提供,成为中国石化加工劣质原油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金陵公司富余的氢气还通过管道供给扬子石化公司,不仅降低了扬子石化公司的制氢成本,也替换出了大量的石脑油用作乙烯原料。南化公司生产的合成氨等产品也都是以煤为原料,这对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随着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煤化工产业与石油化工产业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我国石化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提高石化产业综合竞争力。
(4)IGCC联产方式高效环保。煤炭作为一种较为廉价的燃料,采用IGCC联产化工产品的方式,不仅能够清洁、高效地为石化企业供热、供电、供蒸汽,还能够联产化工产品,同时提供氧气、氮气和氢气,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IGCC是指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是将煤气化技术和高效的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既有高发电效率,又有极好的环保性能,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以IGCC为核心形成的炼厂公用工程岛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国内外新建的大型炼厂中应用。
要正视对传统石化产业的冲击
在看到煤化工产业发展给石化工业发展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煤化工发展将对石化工业发展带来的冲击。一是煤化工产品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传统的石油石化产品市场,给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带来市场冲击;二是在高油价下,低成本的煤化工产品将给传统的石油石化产品带来成本冲击。
化工原料多元化的同时,市场主体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国内企业获取海外资源及开发非传统资源能力的增强,化工行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煤、神华等传统煤企都将占据化工市场一席之地。国内能源化工的市场化改革也将进一步增强国企存量资产及民营企业的活力,仅从乙烯来看,预计地方及民营企业市场份额将大幅提升,将从2013年的8%提高到2020年的近20%。
自2012年至2014年8月,我国聚丙烯产能从1272万吨发展到1552万吨。而与此相反的是,中石油及中石化两大传统巨头的产能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石化从两年前的43%降低至目前的37%,降幅明显。可以说,传统企业产能绝对量所占比例减少,煤化工产能增长迅速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如此,中石化及中石油等传统企业在引导市场行情走势中仍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这与煤制烯烃企业尚未形成自身的定价体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此外,中石化下属企业的产能虽然占比降幅明显,但仍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其影响力不可小觑。随着后期宁夏宝丰、蒲城清洁能源等项目的陆续投产,煤制烯烃在全国产能的占比仍将继续增长,届时将占领国内聚丙烯市场大部分的通用料市场份额。从目前华北地区市场的情况来看,中石化下属企业所产拉丝等低端产品的产量减少明显,市场流通货源多为煤制原料;而研发新产品则已成为其主要发展方向,其中尤以燕山石化、齐鲁石化为主,例如透明、高抗冲共聚等。传统石化企业应对煤化工冲击的大战已经拉开。
长远来看煤化工
煤化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传统煤化工排放量大,生产每吨甲醇排放二氧化碳约2.3~2.5吨,生产每吨二甲醚排放二氧化碳3~4吨,而生产每吨煤制油要达到5~7吨。因此,发展煤化工一定要考虑如何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但是,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将是我国的特有优势。现代煤化工产业将成为我国石化原料多元化进程中的又一重要分支。综合来看,煤化工的发展为传统能源企业带来的更多是机遇。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储采比的逐渐降低,通过煤化工把煤炭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或将成为传统能源企业新的赢利点。无论从国家战略安全角度,还是煤化工行业长远发展来看,都应鼓励传统能源企业参与煤化工行业,提高行业自主研发和管理水平,加快煤炭清洁高效转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