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全过程进行的科学管理,即实行从设备的规划工作起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
2、设备定修:设备定修是以生产保障为目的,通过大中小修的方式,定期对设备进行集中检查、性能恢复、更新换代、调整工艺布置的行为,设备定修的依据是技术方案、运行记录、事故记录、设备病历等;
3、维护保养:维护保养是以预防为目的,通过清洗、清洁、检查、调整、紧固、防腐、更换、修正等手段,对具体设备进行的具体实施行为,即在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实施的管理和使用行为。
4、维修:维修是对具有修复意义的设备及零部件采取的修复行为,通过车、铣、刨、磨、刮、锉、焊、切割、更换零件、更换部件等手段,对需要修复的设备及零部件实施的具体行为。如果采取了较好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被修复的零部件性能和技术参数上有可能超过原先的水平。
5、抢修:抢修是以应付突发事件、避免生产进一步损失、避免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事故而采取的临时性的应急行为。抢修也可以理解成被动的紧急行为。抢修事件的突发性,决定了管理者和实施者在人员组织、技术措施、施工方案上面不可能采取相对优秀和完备的措施,人员组织上是谁在就用谁、谁当时提出的方案相对有可能实施就采取谁的方案、什么工具顺手就用什么工具。因此,抢修要以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实施。一般来讲,通过抢修后的设备很难达到原来的水平。